首页
> 科研成果 > 专家观点

春节“补偿式”返乡需求大幅提高但总体低于预期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信息中心 周健(副研究员)

发布日期: 2023-01-06 浏览次数: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印发了《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强调要科学研判2023年春运新形势,客流总量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对此,笔者开展了专题研究,问卷调查显示,2023年春节“补偿式”返乡需求比例大幅提高,但总体低于预期,“近期疫情扩散太快,担心回老家感染”是最主要原因。

综合历年春运客运量数据、近3年春节返乡意愿调查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相关数据等资料,预计2023年春运客运量在17亿人次左右,创近4年来新高,较2022年春运增长60%左右,铁路民航客运量将呈现更快恢复势头,占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比重有望大幅提高。

公众选择高铁民航出行趋势较为明显

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优化调整是2023年春运工作面临的最大形势。过去两年,在“就地过年”倡议下,春运人口大迁徙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停滞”,2021年、2022年春运客运量仅为疫情前2019年的三成左右,日均客运量不足3000万人,规模甚至远低于疫情前平峰月份的日均规模(约5000万人)。可以预见,连续两年抑制的春节返乡需求将出现明显的“补偿式”释放,这是准确把握2023年春运客运量规模的关键因素。

为更好把握2023年春运客运量规模,笔者就2023年春节返乡问题开展了专题问卷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7000余份,结果显示:2023年春节“补偿式”返乡需求比例大幅提高,从就业省份和籍贯省份不一致调查样本分析看,准备返乡过年的比例达56.4%,较前两年高出30个百分点以上。

但也要看到,调查返乡需求总体低于预期。从对不计划返乡人群的原因分析看,“近期疫情扩散太快,担心回老家感染”是最主要原因,选择这一原因的比例达54.4%。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社会面感染人数快速增加,社会公众对疫情的担忧情绪较重,尤其是返乡可能带来的不同毒株二次感染问题较为突出,将一定程度削弱“补偿式”返乡规模。

从不同运输方式客运量变化看,公众选择自驾等个性化出行方式及高铁、民航等便捷舒适高效运输方式的趋势较为明显。2020年春运铁路民航客运量占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比重为16.9%,2021年春运占比大幅提高至29.1%,2022年春运占比略降至27.3%。主要受疫情防控、跨区域人员流动受到严格限制等因素影响,跨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主力——铁路民航客运量受到更大冲击,但在2022年跨区域人员流动限制相对较少的暑期,铁路民航客运量占比又迅速提高至42%左右的月度历史高位。

展望2023年春运,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优化调整,跨区域人员流动限制全面解除,预计铁路民航客运量将呈现更快恢复势头,占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比重有望大幅提高,在春运跨区域人员流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

做好运力储备 畅通各运输环节

从2023年春运形势看,客运量大幅增长是确定性事件。为更好保障后疫情时代公众首次春运出行,笔者有如下建议:

全力做好近4年春运峰值的运力准备。基于目前的初步预测,2023年春运客运量将创近4年来新高,在连续3年客运量规模低水平运行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对春运应对出现生疏、对客运量规模预期不足等情况。建议按照2019年春运客运量六成左右规模做好运力储备,加强对返乡需求峰值的调查监测分析,强化各种运输方式客票预订量、旅游住宿预订量等数据的共享,提前做好运力安排,确保春运平稳有序。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确保各环节运输畅通。针对跨区域人员流动情况,建议铁路民航进一步发挥主力作用,尽最大努力满足公众春运期间运输需求,特别是重点做好历年春运车票(机票)紧张线路的运力供给。针对县乡镇末端末梢运输需求,建议充分发挥公路兜底性运输服务优势,强化与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为公众“最后一公里”运输需求提供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同时,针对自驾返乡趋势明显的特点,全面落实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如厕、饮水等基本服务,增强急性病治疗药物配备,做好充电桩等设施供给,努力保障自驾群众顺利出行。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组织开展春运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乙类乙管”各项措施,继续做好交通运输工具、行业窗口单位公共区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等工作;与气象部门建立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及时做好极端恶劣天气应对;加强对货车司机、快递员等群体生活保障,为交通物流稳定高效运转打下坚实基础;加大疲劳驾驶惩戒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连续发生。


来源:中国交通报,2023年1月6日,第二版、要闻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